提及“罕见”这个词,
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
稀少、珍贵?也许,好奇?
有一些群体,
因为罹患着某一种“罕见”的疾病,
经历着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但或许也收获了我们无法企及的精彩。
今天,豌豆Sir为大家隆重介绍
一本承载着爱与希望的新书 ——
《生而不凡:当平凡生命遇见罕见疾病》,
让我们一起读懂罕见,拥抱不凡!
01
缘起:从光标到墨香
2017年,豌豆Sir联合病痛挑战基金会
启动了《罕见病·生而不凡》暖心科普系列,
希望用真实的故事打破误解,
用漫画让科学可感可触。
我叫陈懿玮。2013年,我从德国
海德堡大学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专攻遗传学与基因工程领域。
彼时,我对“罕见病”的认知,
与大多数人一样,
仅仅停留在“罕见”二字上。
直到我回国后, 加入了一家
世界知名的新药开发公司,
负责罕见病的基因治疗开发项目,
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
罕见病患者的困境。
全球罕见病患者
高达2.63亿~4.46亿人,
这意味着,
我们身边每18到30个人中,
就有一人正被某种罕见病折磨着。
他们如同散落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岛,
面临着病无所医、药无所保的绝望。
更令人心痛的是,
这些患者中有一半是儿童,
其中更有30%的孩子
无法活过5岁生日。
我意识到,
仅仅依靠药物研发远远不够,
认知不足才是横亘在
罕见病群体面前的巨大鸿沟。
于是,我决定放弃药物研发的工作,
创立科普公益平台“豌豆Sir”,
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
推动罕见病的防治。
为什么叫“豌豆Sir”呢?
这个名字源于遗传学的开端——
孟德尔通过种豌豆发现了
遗传学的第一、第二定律,
由此开启了现代遗传学的大门。
我也希望,“豌豆Sir”能开启公众
对罕见病的“认知之门”,
让更多人了解、关注、
帮助这个群体,
并最终让罕见病更罕见。
“豌豆Sir”以独特的漫画形式,
将晦涩难懂的遗传学知识转化为
轻松易懂的科普内容,
我们的努力获得了第六届
中国公益节的肯定,“豌豆Sir”
被评为2016年度公益项目。
在2017年1月的颁奖活动中,
我结识了瓷娃娃关爱中心的小伙伴,
也认识了奕鸥——
一名“瓷娃娃”(成骨不全患者),
她先后创立了瓷娃娃关爱中心
和病痛挑战基金会,
促成“冰桶挑战”落地中国;
帮助了无数病友,
并一直致力于推动
罕见病的公益事业。
我们一见如故,萌生了一同制作
罕见病案例科普系列的想法。
一方面,了解罕见病
有助于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罕见病是最佳的科普案例;
另一方面,罕见病群体需要
走进公众的视野,
获得社会的接纳与帮助。
在2017年2月28日的国际罕见病日,
“豌豆Sir”推出了对奕鸥的专访
与成骨不全的科普文章。
在专访推送的当天,
我在后台收到一条特殊的信息:
一位读者询问是否可以
将“豌豆Sir”的“瓷娃娃”
相关科普内容画成漫画。
发来信息的读者名叫皮皮,
患有先天性耳疾,
而她的先生和女儿都是“瓷娃娃”。
皮皮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插画师——
用一个个漫画故事记录着
这个特殊家庭的幸福点滴,
她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于是,我盛邀皮皮作为
罕见病案例科普系列的特约插画师。
2017年3月24日,
“豌豆Sir”与病痛挑战基金会
联合推出了暖心科普系列的第一期
《生而不凡:我们的爱 永不冰冻》,
讲述了雨珠姐与身患渐冻症的继军哥
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至今“罕见病·生而不凡”暖心科普
系列已推出85期,
每期与一个罕见病患者社群共创,
并与一位临床专家合作,
图解一种罕见病,
用一组暖心漫画讲述与
这种罕见病相关的非凡人生故事。
向
下
滑
动
☟了解更多
“
缘起
”
的故事
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
科普系列已在“豌豆Sir”公众号连载85期,
收获了超千万的阅读量,
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支持。
同时也获得来自科普与罕见病领域的认可,
荣获2020年度“果壳科普”杰出贡献奖,
2022年度“金蜗牛奖”罕见病行业贡献奖。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豌豆Sir也收到了大量读者反馈:
希望能有更便捷的方式
收藏和分享这些感人的真实故事。
我们也意识到,
仅依靠线上平台难以在触及线下公众。
因此,我们决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
将这些珍贵内容集结成书,
扩大影响力、触达更广泛的公众。
02
沉淀:穿越时光的重逢
作为暖心科普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集,
我们和出版社共同努力,经过多轮筛选,
精心挑选收录了15个读者特别关注的故事。
这些故事无一不曾打动无数读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也被大家牵挂至今。
因此,在修订书稿的过程中,
豌豆Sir团队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
重新采访每一位主人公们,
了解他们在原故事结束后的生活变化——
他们有的找到了新工作,开启人生新篇章;
有的迎来健康孩子或弟妹,家庭充满新希望;
有孤零零的患者,因为科普找到了许多同伴;
也有患者已不幸离世,让我们深感悲痛……
于我们而言,新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合集,
而是一把打开时光保险箱的神奇“钥匙”,
带着读者们的牵挂重新叩响15扇命运之门。
03
光芒:照亮生命孤岛
新书有幸获得来自科学、医学、科普、
公益和患者等各界杰出代表
的高度认可和推荐。他们的评价
不仅肯定了书籍的专业性和人文温度,
也提醒我们,罕见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需要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应对。
04
对话:架起生命之桥
为了让更多人听见生命背后的故事,
本书出品人与主创陈懿玮博士将分别在
2月28日和3月1日开启两场特别活动:
两场活动均为公益,可免费预约参加。
期待见到大家,也欢迎动动手指,
将这份温暖与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让罕见病群体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
05
致谢:心手相连
在这本新书的诞生过程中,
汇聚了无数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我们衷心感谢八年来与我们
共创科普系列的72个患者社群:
感谢你们在困难时依然选择
勇敢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你们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明白,
罕见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爱与希望。
向
下
滑
动
我们也要诚挚感谢85位临床专家:
感谢您们的悉心审阅,
为本书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持,
更在字里行间注入了深切关怀与责任,
让本书成为了患者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向
下
滑
动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所有
为这个科普系列贡献爱心的人们:
每一位捐款支持、参与传播、
给予帮助的朋友们。
你们的无私奉献,
是这个科普系列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
自2017年起,暖心科普项目的创作资金
全部来自公益募集。但今年起,
由于备案号更新一直未能获批,
公募项目不得不中止。
因此,新书未来的版税收益将全部
用于支持暖心科普的创作与传播
当医学将某些生命标注为“罕见”,
我们选择用故事证明:
每个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
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认知的革命——
在这里,疾病不是人生的句号,
而是发现生命韧性的惊叹号。
微信公众号:ChinaFSHD
电话: 13206865756
E-mail:fshd_china@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西一条路